詹卫军律师、注册税务师、会计师,民建湖南省委法制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兼职仲裁员,湖南省、长沙市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组织专家。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主要擅长常年法律+税务顾问,涉... 详细>>
律师姓名:詹卫军律师
手机号码:17775812633
邮箱地址:1136901418@qq.com
执业证号:14301201211329614
执业律所:湖南天地人律师事务所
联系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滨江路53号楷林国际A座10-12楼
从4月1日开始,纳税人如果对税务局的行政行为不服并要求行政复议,需要按照新修订的《税务行政复议规则》(以下简称“新《规则》”)提出复议申请。与2004年颁布的《税务行政复议规则》(暂行)(以下简称“旧《规则》”)相比,新《规则》增加了53条之多,删减部分也多达上百处,增添删减的内容涉及复议各个环节。专家表示,由于新《规则》变化较大,纳税人今后再与税务机关打税收“官司”时须吃透变化内涵,把握政策关键点。
复议“扩容”:资格认定扩大到所有类别
根据规定,纳税人只要认为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就可以向税务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现实中,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涉及多个方面,比如征税、处罚、税收保全、发票出售、资格认定、信息公开、核准确认等。而随着政治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以及相关法律的修改,税务部门具体行政行为的内涵和种类也在不断调整改变,相应地,税务行政复议的范围也应随之有所调整。
比如,过去税务部门开展的资格认定工作主要为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税务部门独家或联合参与的资格认定行为逐渐增多,纳税信用等级评定、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纳税证证明开具等行政行为都是近几年才开始应税收管理和市场经济发展之需而出现的。这些变化在修订后的新《规则》中都有所体现。
在保留旧《规则》行政复议范围的基础上,新《规则》除增加了两种近年来常见的征税行为———抵扣税款和代征税款以外,特别增加了法律赋予税务部门的履职行为和资格认定行为。比如,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行政赔偿、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政府信息公开等具体行政行为都被纳入复议范围,其中资格认定则从旧《规则》中的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扩大到所有类别的资格认定。
鼓励“和为贵”:复议中可选择自愿和解
新《规则》最大的一处变化在于专门增设了“和解与调解”一章。根据规定,按照自愿、合法的原则,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在行政复议机关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以前可以达成和解,行政复议机关也可以调解。和解与调解的范围限于税务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作出行政赔偿和行政奖励等方面的行为。
专家表示,税务行政复议的目的是为了化解税务行政争议,对于税务机关具有行政裁量权的争议,行政复议解决起来也是一项复杂而无法可依的工作,所以,和解与调解对该类事件更具有适用性。立法充分考虑到了税务争议解决办法的多样性,并给相对人自由选择和解与调解或者行政复议的权利,使税务行政复议立法更加立足于现实,与时俱进,不失为税务行政复议立法的一项进步与突破。
不过,值得纳税人注意的是,和解与调解必须在查明案件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遵循客观、公正和合理原则,并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申请人和被申请人达成和解的,应当向行政复议机构提交书面和解协议。行政复议调解书一经双方当事人签字,即具有法律效力。申请人如果不履行行政复议调解的要求,被申请人可以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同时,经行政复议机构准许和解终止行政复议的,申请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再次申请行政复议。
“名”正言才“顺”:复议申请名义有新规定
在旧《规则》中,复议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身份、名义等规定散见不同章节和条款,新《规则》则专设一章,对税务行政复议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身份、名义、人数和委托代理等进行了详细规定,特别对合伙企业和股份制企业行政复议的申请名义进行了明确。
新《规则》第二十条规定,合伙企业申请行政复议的,应当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企业为申请人,由执行合伙事务的合伙人代表该企业参加行政复议;其他合伙组织申请行政复议的,由合伙人共同申请行政复议。前款规定以外的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其他组织申请行政复议的,由该组织的主要负责人代表该组织参加行政复议;没有主要负责人的,由共同推选的其他成员代表该组织参加行政复议。第二十一条规定,股份制企业的股东大会、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认为税务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可以以企业的名义申请行政复议。
对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新《规则》也作出了详细的规定。行政复议期间,行政复议机关认为申请人以外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与被审查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可以通知其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申请人以外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与被审查的税务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也可以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但是,第三人不参加行政复议,并不会影响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
新《规则》还对行政复议申请人数进行了限定。同一行政复议案件申请人超过5人的,应当推选1名~5名代表参加行政复议;申请人、第三人委托参加行政复议的代理人为1名~2名。
专家表示,新《规则》增设专章对行政复议的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名义进行规定,更注重了规章本身的实践性与可操作性,实用性大大增强。不同类型的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在申请税务行政复议时,须核定自身的申请身份、名义、人数等是否符合规定。
过“时”法不候:准确计算复议时限
在新《规则》中,提到明确日期和时限的地方有多处,且表述非常精确。这些关于日期和时限的规定既有针对行政复议机关的,也有针对申请人的。专家表示,不管针对哪一方,申请人都应该详细了解,准确计算,以免自身在复议申请中陷于不利境地。
新《规则》中以下针对申请人的有关日期和时限规定值得特别注意。
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新《规则》规定,申请人可以在知道税务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因不可抗力或者被申请人设置障碍等原因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的计算应当扣除被耽误的时间。
那么,何为“申请人知道之日”?新《规则》有详细的规定。其一,当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自具体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计算;其二,载明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文书直接送达的,自受送达人签收之日起计算;其三,载明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文书邮寄送达的,自受送达人在邮件签收单上签收之日起计算,没有邮件签收单的,自受送达人在送达回执上签名之日起计算;其四,具体行政行为依法通过公告形式告知受送达人的,自公告规定的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其五,税务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申请人,事后补充告知的,自该申请人收到税务机关补充告知的通知之日起计算;其六,被申请人能够证明申请人知道具体行政行为的,自证据材料证明其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计算。如果税务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应当向申请人送达法律文书而未送达的,视为该申请人不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
如果因税务机关未履行法定职责而引起的行政复议申请,其申请期限的计算在新《规则》也有明确规定。即有履行期限规定的,自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没有履行期限规定的,自税务机关收到纳税人的履职申请满60日起计算。
15日内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新《规则》明确,行政复议决定作出后,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如行政复议机关不予受理或者超过复议期限不作答复的,申请人可以自收到不予受理决定书之日起或者行政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在新《规则》中还有一部分时限规定是针对复议机关和被申请人的。专家表示,虽然这些规定并不针对申请人,但申请人应该知晓这些规定,才能监督复议机关和被申请人严格执行并维护好自身的权益。这些规定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5日内决定是否受理。新《规则》规定,行政复议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以后,应当在5日内审查,决定是否受理。未按照规定期限审查并作出不予受理决定的,视为受理。
60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新《规则》规定,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经行政复议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期,并告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但是延期不得超过30日。
60日内纠正相关行政违法行为。新《规则》要求,有关机关应当自收到行政复议意见书之日起60日内将纠正相关行政违法行为或者做好善后工作的情况报告行政复议机关。
复议“前”规则:缴清税款才能申请复议
新《规则》中,对申请行政复议行为增加了一些前置条件,申请人必须满足这些前置条件后方可申请行政复议。
根据规定,纳税人如果对税务机关三类具体征税行为不服,要求申请行政复议,纳税人必须先缴清税款和滞纳金后才能提起复议申请。这3类具体行为包括:确认纳税主体、征税对象、征税范围、减税、免税、退税、抵扣税款、适用税率、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和税款征收方式,征收税款、加收滞纳金,扣缴义务人、受税务机关委托的单位和个人作出的代扣代缴、代收代缴、代征行为等。
专家表示,之所以规定这一前置条件,是因为我国目前税制不太完善,税务争议比较普遍,加之征管力量不足,征管手段弱化,为了保证税款及时足额入库,防止纳税人借口申请复议而故意拖延税款,在复议前要求纳税人缴清税款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另外,法律之所以作出如此强硬的要求,主要是考虑税款的及时安全入库。如果当事人直接申请复议,按照现行税务争讼程序,从复议到诉讼,从一审到二审,至少要经历半年以上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税款可能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对国家利益可能造成损害。不仅如此,如果当期的税款不能当期入库,必须等讼争程序结束才能实现,这将给税收管理增加极大的难度
在新《规则》中,类似的规定还有,申请人对税务机关作出逾期不缴纳罚款加处罚款的决定不服的,应当先缴纳罚款和加处罚款,再申请行政复议。
另外,旧《规则》对申请人的举证责任并没作出规定,但新《规则》在申请人申请行政赔偿时进行了明确。即申请人对被申请人不履行法定职责和因受具体行政行为损害请求行政赔偿时,负有提供证明材料的责任,这就要求申请人须提前做好相关证据的收集工作。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滨江路53号楷林国际A座10-12楼 联系电话:17775812633
湘ICP备16010914号 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1721 Copyright © 2017 www.shuiwulawyer.com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网律营管